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我国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我国逐步健全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为广大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目前,我国已实现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脱贫地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 农村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家门口的健康守护者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雅婧
浙江省嘉善县大云镇村民通过镇卫生院的远程专家“云诊室”,连线远在上海的专家在线看诊。 季俊杰 贾泽华 摄影报道
四川省仁寿县珠嘉镇棚村村的乡村医生正在和志愿者一起为村民准备“健康礼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江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冠山管理处枫林村芦源小组,医务人员正在为村民提供医疗义诊服务。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医疗健康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民生话题。对于农村地区而言,能够更方便、更实惠地享受医疗健康服务,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亲们吃穿不愁后,最关心的就是医药问题。要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好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医疗。”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对优化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加快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等作出最新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我国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我国逐步健全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为广大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目前,我国已实现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脱贫地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从医保报销到签约家庭医生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送到家门口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距离莲花镇卫生院约26公里。这26公里,曾一度困扰了白交祠村村民高秀凤许久。
白交祠是厦门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也是全市最为偏远的山村之一。以前,只有镇上的卫生院才能刷医保卡看病取药,在家门口看病拿药都得自费。像高秀凤这样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吃药的老人,为了省点钱,只能一趟一趟地往镇里跑。过去一说起去镇卫生院看病拿药,高秀凤就犯愁。因为从村里到镇里,高秀凤需要乘公交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颠簸2个小时,实在有些吃不消。但如今,高秀凤再也不需要去镇里看病了。她只需要到离家几步远的村卫生所,就可以刷医保卡拿到她每天都要吃的降压药。
从26公里到几步路,缩短的不仅是村民就医的路程,更是许多基层百姓享受医疗政策关怀的距离。近年来,厦门市同安区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卫生网底,将全区111个村卫生所纳入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基本药物制度覆盖所有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所,并开通医保刷卡服务,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刷医保卡取药等综合服务。
因为怕花钱,生病了能扛就扛,不能扛再去看医生,曾是很多偏远山村群众的真实写照。担任该区汀溪镇隘头村乡村医生一职19年的刘木格表示:“近两年,村民们除了在家门口就能刷医保卡报销,还能享受药品零差价的福利,方便又省钱,以前舍不得看病的村民也愿意来了。”
让农村群众看病更方便更实惠,一直是党中央十分重视的问题。除了村里开通医保卡刷卡服务,近年来,各地还通过巡诊、驻村、家庭医生等方式,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刘大夫来了,快屋里坐。”2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三家子村村民李振波欢天喜地地迎来自己的家庭医生刘立军。李振波和老伴孙淑英都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前时不时就要往医院跑,年纪大了实在辛苦。自从在村卫生室签约了家庭医生,有些头痛心慌,一个电话医生就上门了。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我国2016年开始全面推行的一项医疗健康服务,签约者可以享受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健康管理师提供的家庭式健康管理服务。特别是在一些乡村偏远地区,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村民有了自己的“健康守护人”。突泉县突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关志坚介绍说,目前,突泉县已组建216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13万余人中已涵盖所有脱贫人口10318户19522人,监测对象1203户2468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90%以上。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保障部副主任朱兆芳表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家庭医生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大病转诊、公共卫生等服务的同时,还承担流行病学调查、隔离人员管理、核酸采样等工作,为疫情防控做出重要贡献。
“大娘,发烧时吃一片就行,我给你写在药袋上了。”最近,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清华台村医生齐化荣的签约患者发烧了,他连忙带着退烧药赶到患者家中。齐化荣说,防疫新政策落地后,他和其他家庭医生每日奔忙于各个村落,摸底调查全县老年人患有的基础性疾病以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等,确定重点人群、次重点人群、一般人群,实行“红、黄、绿”分级健康管理,随时启动重症救治网络。群众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随时联系签约医生,上门诊疗、送药进家。
收入高了后顾之忧也解决了
打造留得住的乡村医生队伍
“您回去以后,多休息,绝对不能再喝酒了……”2月28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贤昌村卫生室内,40岁的乡村医生赵明阶正在耐心地为患者下医嘱。
来看病的都是老熟人了。驻村多年,赵明阶对村民们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村民们也很信任他。前些年,出于待遇低、条件差等原因,很多乡村医生都选择了外出务工,村里的医生来了又走,只有赵明阶一直坚守下来。
“以前,干我们这行确实困难。2016年以前,我每个月基本工资才1117元,根本不够一家老小的生活支出。”赵明阶说,当时,他的爱人也没有工作,全家全靠他一个人微薄的收入支撑。最难的时候,他也动过外出谋出路的心思,好在党的好政策及时出台了,让他有了干下去的信心和动力。
“这是我这个月收入,除了2000元基本工资,还有各类补助、奖励,加起来一共有5000多元。”坐在宽敞明亮的看诊室内,赵明阶打开了自己的工资单,相较2016年,仅政府定额补助一项每月就增加了883元,此外还有公共卫生补助、基本药物补助、医疗收入和绩效奖励等。最让赵明阶暖心的是,政府还为他们购买了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
赵明阶收入的增加,得益于黔东南州2017年开始探索实施的乡村卫生人才“员额制”改革。什么是“员额制”?据麻江县卫生健康局局长文霞介绍,员额制的特点是实行“编外人员、编内管理”,政府参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政策为乡村医生缴纳保险。“员额制”人员虽然没有正式编制,但待遇水平和事业编制的在编人员基本一样,其工资福利、装备配置等所需经费均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州里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配置所辖村的员额数量、岗位及职务,之后公开招考优秀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员额。目前,全县63个行政村共配备“员额制”乡村医生85名,实现行政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配备全覆盖,全县乡村医生平均月补助稳定在5000元以上。
为乡村医生解决后顾之忧,培养打造留得住的乡村医生队伍是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开发布的信息,近年来,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补助经费连年提升,而且不断向村医倾斜,让村医补助稳中有增,部分地区还会对村医给予专项补贴。
为了让村医更有干劲地投入工作,除了提升村医的收入待遇,党中央还加强一系列配套措施,为乡村医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比如,针对乡村医生业务能力提升问题,自2018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基层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护士等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截至2021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4.3亿元,培训乡村医生38万人。
就麻江县来说,麻江县卫生健康促进中心主任谭金乾介绍,目前,县里每年会为乡村医生安排2次集中培训。同时,对参加学历提升的乡村医生给予100%报销学费,对通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乡镇级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人员分别给予5000、3000、2000元补助。针对村里有意愿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的年轻人,还会开办专门的乡村医生学历教育专业培训班,培养壮大本地乡村医生队伍。
构建乡村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在乡镇就能享受大医院的优质资源
“没想到在镇卫生院就能够得到市里专家的及时治疗,真是太方便了。”最近,浙江省平湖市广陈镇港中村村民张先生从广陈镇卫生院顺利出院。不久前,他心血管疾病发作,考虑到市里、省里的医院路程遥远,挂号也需要时间,他便前往镇卫生院想先做个初步检查。没想到,镇卫生院的大夫袁卫红直接通过VPN专线系统,为他连线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范钧以及浙江省浙江医院心内科知名的专家医生,让他享受到了上级医院专家的优质诊疗服务。
“患者入院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现仍有胸闷气急不适,该如何调整用药?”在镇卫生院的5G远程移动会诊车里,袁卫红稍加操作,患者张先生的病历资料就清晰地呈现在两地的上级医院专家面前。随后,通过三方视频对话问诊,专家针对患者的情况做出临床诊断,并和袁卫红进行病例讨论,给予了相应的会诊意见,由此制订了详细诊疗方案。
广陈镇卫生院院长沈文超说,这样的远程会诊在平湖市各基层卫生院已经开展了多年。为打通农村群众看病的“最后一公里”,2020年开始,平湖市就通过5G远程会诊模式将浙江医院这样三甲医院的专家资源下沉到乡镇卫生院。“5G远程会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影像和专业会诊软件,依托独立的VPN专线系统和5G网络,能实现两地乃至三地的‘交互式会诊’。通过5G远程会诊车连线,上级医院专家就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从移动端进入虚拟桌面,通过5G网络,实现快速的电子病历、放射影像、检查等数据的同步调阅。”沈文超表示,“小巧的移动会诊车可以随时移动到病房等各个区域,特别是对不宜移动的危重病人等,专家能第一时间直面患者,让会诊更加精准、高效。”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和政策支持,我国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日益完善,特别是远程看诊智能化、数字化应用逐步普及,有效地缓解了基层医疗机构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不足的问题,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了基层群众家门口。
数字化赋能基层医疗的一个特点是数据信息的一体互联互通互认。比如,过去,患者在基层卫生院就诊通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需要做CT、核磁共振等检查,但基层卫生院没有这样的设备,患者只能再次前往上级医院挂号、预约检查,耗时费力,各种不便。而如今,通过5G、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省、市、基层医疗系统实现上下联动,整合区域内资源,形成紧密的“医共体”。卫生院的医生可以直接为患者开具上级医院的所有检查检验项目,患者在当地卫生院完成预约及缴费等手续,就可以直接前往上级医院进行检查。
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的“医共体”模式不断完善,开放共享的区域影像中心、远程心电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医共体智能监管中心、互联网服务中心、电子病历系统等陆续上线。患者在区域内一家医院做的检查、诊疗,在其他医院都可以同步查看。前不久,该区德泽乡卫生院医生李佳为一位患者做了CT检查。这一头,李佳操作设备、完成数据上传,那一边,区里人民医院的专家就收到检查结果,并线上出具了报告,不一会儿,患者就在乡卫生院打印出了检查报告单。李佳说,这几年,乡卫生院的设备越来越齐全,还和上级医院“接上了线”,以前乡里处理不了的一些疾病状况,现在也可以及时应对,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
随着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基层群众看病越来越便捷。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24.12亿元支持脱贫地区县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安排685亿元支持各地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今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到加快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根据该《意见》,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统筹建成县域卫生健康综合信息平台,届时,基层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将进一步提升。
中国医疗信息网摘编:亓淦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