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在守正创新中深化发展 不断增强巡视巡察震慑力穿透力推动力
推进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丨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贵州省“打非治违”集中整治交通违法统一行动首战告捷

发布时间:2015-08-12  来源:中国法治新闻网  字体大小[ ]

创新举措 精确分析 精确打击

贵州省“打非治违”集中整治交通违法统一行动“第一波次”战果卓著

  全民公众讯(龚超 蓝雨)截至8月10日,为期10天的全省“打非治违”集中整治交通违法“第一波次”统一行动首战告捷,一大批旅游客车、“营转非”车辆和农村面包车受到严厉查处,净化了客运交通秩序,消除了一批交通安全隐患,有效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省委、省政府、省公安厅的领导下,按照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统一部署,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精心部署,精心安排,积极协调交通运管和安监等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全警动员、全员上路,内外联动,多种措施、多管齐下,“打非治违”的“五个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通过10天的艰苦努力,实现了对旅游客车、“营转非”车辆和农村面包车精确分析、精确打击,形成了全省“打非治违”的高压严管态势。截至8月10日,全省各级交警部门出动警车14895辆次、警力51615人次,联合运管和安监深入到全省56家旅游客运企业进行了全覆盖的检查,排查旅游客车2262辆,其中查处超范围经营79辆、异地经营65辆、持虚假包车手续11辆、搭乘包车以外的乘客11辆,违法处罚659辆;检查和排查“营转非”大客车514辆,查处“营转非”车辆违法39起、从事非法营运31辆,卸客转运754人次;查处农村面包车违法行为9522起,通报交通运输、安监部门检查发现问题70次。“第一波次”期间,中央媒体报道贵州省交警“打非治违”工作开展情况3次(其中2次均在CCTV13的“新闻直播间”播出),省级媒体报道107篇,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例,营造了浓厚的宣传声势,形成了巨震慑。

(安全大排查)

  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扎实推进

  部局视频会后,贵州省迅速制定下发了方案,召开会议对统一行动进行了专题部署,并于7月31日晚召开了会议,成立了党委成员牵头的10个督促组,明确了督察内容和“四不两直”的督察纪律。该局还主动向省委省政府领导汇报,省委常委、副省长慕德贵、副省长王江平、副省长孙立成等领导都作出批示、要求,要求各地人民政府在“打非治违”工作中,要切实落实好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安监部门综合监管责任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直接监管责任;要强化交警、治安、刑侦、禁毒等多警种联动,开展联合执勤执法,加大震慑力度、提升行动效果。

  8月4日,该局再次召开全省交警“打非治违”第一波次集中整治行动视频推进会,就集中整治行动前期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点评,就行动的深入开展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把数据变为责任、用责任发现隐患、对隐患定点消除,从而实现精细化、精准化管理。

 

(禁运标识贴明处)

  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综合整治

  经请示联席会议召集人同意,于8月6日,以贵州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打非治违”统一行动 强化重点车辆源头管控工作的通知》(〔2015〕43号)。各地迅速成立了由交通运输、公安交通、安监、旅游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开展重点车辆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该局领导还于8月5日亲自带队上门与省交通厅运管局面对面沟通,围绕“打非治违”集中统一行动的安排,从源头管理着手,就长途客车车辆接驳运输管理、旅游客车、营转非客车违法整治进行了交流。会后,省道路运输局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立即督促各级运管机构切实配合交警开展好“打非治违”集中统一行动;并将针对我局提出的问题,逐一对照梳理,特别是对逾期未检和逾期未报废的车辆情况,立即组织运管人员深入道路运输企业,逐一督促整改,通过强化与公安交管部门的资源共享和协作配合,全面督促落实了企业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形成了全社会监督的氛围,实现“不敢为、不能为、不想为”的社会效果。。

  同时针对贵州省正处于旅游高峰期的实际情况,又与立即贵州省旅游局对沟通和协调,以联席办的名义制订了“关于加强旅游客车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函”,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落都积极配合交警“打非治违”工作,强化了对各旅行社、旅游接待单位的监管,实现了第一波次行动期间,旅游客车“零”事故的好成绩(全部事故),确保了广大游客的道路交通安全。

 

(牢牢锁住)

  突出特点,创新手段,管住源头

  省公安交警部门在加强勤务部署的同时,还针对我省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在第一波次中,将农村面包车也作为管控的重点,通过区域联动、联勤联动、全线联动,最大限度地把警力全部调上路面,确保农村路面有足够警力,消除执勤盲点,强化农村面包车的管控力度,共查处农村面包车违法9522起,日均查处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针对旅游客运车辆和“营转非”大客车的重点,我省还严格“户籍化”管理工作,联合交通运输和安监部门,督促企业将车辆和驾驶人全部纳入“贵州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管理云平台”的监管,目前2262台旅游客运车辆已全部纳入了监管,车辆驾驶人与车辆“一一对应”绑定率已达100%,驾驶人重点驾驶人的人脸录入工作达95.8%,建立起实时、动态、鲜活的“户籍化”电子档案,实现对重点车辆异常问题的实时预警和精准打击。

  大数据研判,引领实战,精准打击

  该局以问题为导向,以大数据为核心,以“三级大指挥”体系为支撑,引领路面拦截管控实战,对“营转非”大客车、旅游客车和面包车涉及的逾期未年检、逾期未报废的违法行为进行了精准、有效的打击,形成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的“数据铁笼”。

  该局将上述存在严重隐患的重点车辆和部局通报长期在贵州省行驶的外省籍“营转非”大客车全部纳入集成指挥平台布控,以三级指挥中心为依托,精确预警、精确定位,实时的指挥调度,通过省际、市际执勤点、出城主要道路、高速公路入口的路面相关警力迅速拦截重点车辆,查处交通违法犯罪行为,做到精确管理、精确打击,创新手段,提高执勤执法工作效率,全面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省和市级指挥中心共发出指令拦截重点车辆379次,查处重点违法车辆219辆,“营转非”大客车违法39起,旅游客运车辆违法137起。

  同时将疏理出来的逾期未检“营转非”大客车151辆、旅游客运车235辆和农村面包车42249辆,以及逾期未报废的“营转非”大客车11辆、旅游客运车辆42辆和农村面包车187辆,按车辆登记地分包责任到各地,由各地交警、运管和安监成立的工作专班,细化工作措施,落实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分重点分层次,开展全面的排查督促监管,截止到目前,已督促1056辆逾期未检车辆进行了车辆检测,强制解体报废了53辆逾期未报废的重点车辆。

 

(乔装改扮)

  着重长远,建立机制,常态严管

  该局紧紧抓住“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有利契机,借助公安、交通和安监共同搭建的“贵州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监管云平台”,在之前强化“两客一危”车辆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第一波次行动期间将“营转非”大客车、非法营运车辆纳入了云平台的监管,三家部门已经搭成共识,迅速将校车、公交客运和出租客运纳入监管,作为推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以创新性的手段解决源头性、基础性问题,推进了事前源头预防、事中隐患治理、控制型和服务型有机结合的综合治理机制,形成了定点排除“定时炸弹”的长效工作机制,开创了具有贵州特色的创新性“源头化”“信息化”综合监管工作新篇章。

  按照《贵州省开展“营转非”大客车集中清理整治暨纳入常态化管理工作方案》,建立起“营转非”大客车管控的长效机制,行动期间,督促23台新近办理“营转非”业务的大客车换发了尾号为“F”的号牌,514辆均全部在车辆尾部、右侧分别粘贴或者喷涂专用标识,标明车辆为“营转非”客车,提示禁止非法营运,并注明了交警举报电话;并建立以支队“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以辖区大队大队长为具体责任人,以县(区)为单位限期完成辖区内全部逾期未检验“营转非”大客车的检验工作,和坚决清理逾期报废车辆,切实做到一个不漏。

 

(严查超高)

  警媒联动,传新结合,引领助推

  该局采取传统媒体与新兴自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密切警媒协作,加大行动效果的社会宣传报道力度。广泛向中央级、省级等各新闻媒体提供,获得各级各媒体的广泛关注,刊播效果良好。8月5日下午召开了新闻通气会,邀请20余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通气会上重点向社会公布了我省逾期未报废252辆旅游客车、大中型“营转非”客车和面包车的详细清单,接受媒体和群众的监督,号召广大交通参与者不做违法驾驶人、不开危险隐患车辆,并将有奖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布(目前已接到群众举报并核实的有效信息62条)。“第一波”期间,累计在各级各类媒体共刊播稿件208篇(条)(其中中央媒体3篇,省级媒体107篇);同时,利用微博发送信息13条,阅读量达110万人次;微信推送信息9条,曝光案例7条、公布相关车辆名单42892万台,阅读量达10万人次。

  领导带头,分片包干,强化督导

  该局局领导亲自带队的10个督察组不间断地深入到各县市进行了督导检查,各地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队的38个市级督导组,也深入路面、深入一线,对督察中发现的问题,限期落实整改,切实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各级交警部门实行“支队包大队、大队包中队、中队包路段”的承包督导责任制,确保横到边、纵到底的监管力度,确保各种突发情况及时解决、有效处置。

中国法治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